1. 郵箱登陸
            @scljjh.com

            新聞動態
            行業動態
            尿酸的七大認識誤解,您都知道嗎?
            【添加時間:2017-10-11 10:08:36】【來源:】【作者:dggtangli】
            說起給人們健康帶來巨大威脅的“三高”(高血糖、高血壓、高血脂),大家一定不會覺得陌生。如今,“第四高”——高尿酸漸漸浮出水面,給人們的健康帶來新隱患。尿酸高了怎么辦,目前我國高尿酸血癥呈現高流行、年輕化、男性高于女性、沿海高于內地的趨勢。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\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尿酸是人體嘌呤代謝的產物。人體嘌呤來源有兩種,自身合成的嘌呤以及攝入嘌呤飲食,后者約占體內總尿酸量的20%。在正常情況下,體內尿酸30%從腸道和膽道排泄,70%經腎臟排泄。腎臟是尿酸排泄的重要器官。人體每天尿酸的產生和排泄保持平衡狀態,維持血尿酸于正常水平。當尿酸生成過多或排泄減少時,可以發生高尿酸血癥。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尿酸是人體嘌呤代謝的產物。人體嘌呤來源有兩種,自身合成的嘌呤以及攝入嘌呤飲食,后者約占體內總尿酸量的20%。在正常情況下,體內尿酸30%從腸道和膽道排泄,70%經腎臟排泄。腎臟是尿酸排泄的重要器官。人體每天尿酸的產生和排泄保持平衡狀態,維持血尿酸于正常水平。當尿酸生成過多或排泄減少時,可以發生高尿酸血癥。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高尿酸血癥的患病率有明顯增多趨勢。20世紀80年代初期,我國男性高尿酸血癥的患病率為1.4%,女性為1.3%。近年來,我國男性高尿酸血癥的患病率為8.2%—19.8%,女性為5.1%—7.6%。據估計,目前我國約有高尿酸血癥患者1.2億,約占總人口的10%。這可能與飲食結構不合理有密切關系。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\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\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高尿酸血癥是指血尿酸偏高。高尿酸血癥不等同于痛風,在血尿酸過高者中,約有10%會得痛風。痛風是指尿酸鹽結晶在身體器官沉積的病理狀態,可表現為反復發作的關節炎、腎結石和慢性腎臟病。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血尿酸檢查需要注意哪些事項?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1.抽血前一天避免高嘌呤飲食病禁止飲酒,要求在清晨空腹時抽血送檢;

            2.在抽血前1周,停服促進尿酸排泄藥物,如水楊酸類藥物、降壓藥及利尿藥等;

            3.抽血前避免劇烈運動,如奔跑或快速登高等;

            4.由于血尿酸有時呈波動性,如臨床高度懷疑時,應重復多次檢查。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關于高尿酸和痛風,同行們有不少常見的認識誤區,有必要跟大家一起來梳理和學習。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誤解一、高尿酸等于痛風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痛風源自高尿酸,但并不是說有高尿酸就一定會有痛風,只有當血液中的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滑膜、并引起滑膜炎癥時才導致痛風的發生,事實上,只有約 10% 的高尿酸患者才會發生痛風。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反過來也一樣,由于痛風的致病因素復雜,不少患者在痛風發作時,血尿酸水平可能還在正常范圍之內,這時可不要迷信于檢驗結果而耽誤了對痛風的及時治療。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誤解二、高尿酸只會引起痛風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尿酸是嘌呤在人體的代謝終產物,高尿酸對人體多個組織器官都具有危害作用。過高的尿酸沉積在骨骼、關節處,會引起痛風。沉積在腎臟會引起腎病、誘發腎臟功能衰竭。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高尿酸還會大大提高發生多種代謝相關疾?。ㄈ绶逝?、糖尿病、高血脂等)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誤解三、尿酸正常就萬事大吉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按照國際標準,尿酸的正常范圍是:男性 < 420 μmol / L、女性 < 360 μmol / L。但是,對于痛風患者,把尿酸控制在這樣的“正常”范圍是不夠的,最新指南建議把痛風患者的血液尿酸應降至 360 μmol/L 以下,合并腎尿酸結石者降至 300 μmol/L 以下,從而減少痛風復發頻率,使已形成的痛風石減小,并進一步避免晶體的沉積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誤解四、尿酸高,不痛風就不治療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關于這個問題的爭議由來已久,但目前學術界已經基本統一意見:不管一個人有多健康,只要尿酸超過了一定數值,就應該進行降尿酸治療。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如果這個人還合并有糖尿病、慢性腎病或具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,那么只要尿酸超出上述的正常范圍,即使沒有痛風發作,也需要啟動治療。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誤解五、急性發作時不能降尿酸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長期以來的觀點均認為,如果在痛風急性期使用降尿酸藥物,可能導致關節內痛風石表面溶解、形成不溶性結晶沉積在組織中加重炎癥反應。因此,「痛風急性期不能用降尿酸藥物」幾乎已成為痛風治療中的金科玉律。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但是,2012 年《美國痛風管理指南》首次提出,在有效的抗炎藥物“保護”下,急性期降尿酸治療并非禁忌。緊接著,2013 年中國《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治療的專家共識》也認可了這一觀點,認為不需要等到痛風急性癥狀緩解兩周后,而是可以立即開始降尿酸治療。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對于這一有悖常理的前衛觀念,臨床醫生普遍還是傾向采取保守態度。畢竟,老觀點由來已久、深入人心;而新觀點也還需要更多循證證據,它更大的臨床意義在于,對在服用降尿酸藥物過程中出現痛風急性發作的患者,可以據此無需停止降尿酸治療。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誤解六、光靠飲食就能降尿酸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人體血液中的尿酸,80% 來源于自身嘌呤代謝、只有 20% 來源于食物攝取。所以,靠單純的飲食控制對降低血液尿酸水平的作用十分有限(多數只能下降 10% ~ 20% 或 70~90 μmol / L)。因此必須依據病情合理選用藥物。不少患者由于擔心“藥物副作用”而拒絕服藥,這屬于典型的「因噎廢食」。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只要科學、規范地用藥,發生藥物罕見并發癥的風險并不比出門遭遇車禍的可能性更高,誰會因為害怕車禍就成天宅在家里呢?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誤解七、降尿酸光靠藥物就夠了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應用降尿酸藥物后,有些患者便自以為從此高枕無憂,可以在飲食上大快朵頤,“大不了再多吃片藥唄”,這樣的想法不僅錯誤而且危險。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對于痛風這樣的慢性代謝性疾病,“低嘌呤”飲食是治療的前提和基礎。不在源頭上減少嘌呤攝入、單靠藥物根本無法控制病情。而由于飲食無度導致尿酸明顯升高,不得不增加藥物劑量,這大大提高了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。



            上一篇:長壽真的跟血型有關,如果你是這種血型,恭喜你要長壽了
            下一篇:最后一頁

            668866.cop